协同发力促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高质量发展

来源:IPRdaily中文网(iprdaily.cn) 作者:国曦英泰 发布时间: 2021-09-01 1268 次浏览

协同发力促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高质量发展

原创 

2020年,我国专利、商标质押融资登记金额达到2180亿元,同比增长43.9%,实现了“十三五”时期最大幅度的增长。本文从市场和政策的角度出发,简要分析目前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并提出建设性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市场与政策;高质量发展

 

当今世界,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知识产权日益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支撑和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关键。近年来,中国一直是全球知识产权申请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及全球新经济形势下,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与此同时,随着企业创新积累的知识产权资产日益丰富,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知识产权打造为高价值高收益的无形资产,通过专利运营与转化等方式促进知识产权价值实现,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助力企业高速发展。


从国家层面来看,2020年,我国专利、商标质押融资登记金额达到2180亿元,同比增长43.9%,质押项目数1.2093万项,同比增长43.8%,实现了“十三五”时期最大幅度的增长。统计显示,2020年全国专利质押融资金额为1558亿元,专利质押融资的出质人中,工业企业出质的专利数量占全部出质专利数量的97.9%,达到“十三五”以来的最高值,说明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有力地支持了知识产权转化实施,支持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在2020疫情之年,在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之下,大批企业获得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支持,促进创新主体知识产权价值实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从各地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开展情况来看,受各地方经济总体水平、企业自身知识产权发展状况、地方知识产权金融支持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发展态势不尽相同。总体来说,国内二三线城市存在一些共性的、常态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风险处置问题仍是阻碍专利质押融资发展的第一痛点。银行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中处于核心地位。简单来说,从银行的角度出发,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属于债权融资范畴,虽有一些政策支持,但银行首先考虑的是贷款资金的安全与风险问题。目前一些银行机构的风控仍偏保守,如果贷款企业还款能力欠缺或存在其他风险、且没有担保或房产等强抵押措施,银行风控还是以安全为主,不会轻易尝试纯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方式。加之知识产权质押后带来的权利法律风险、知识产权评估难、变现难、处置难的老问题,银行不得不持续保持谨慎态度。如果单从质押的本质属性出发举个例子,对于银行来说,房产等抵押物像是黄金,黄金是硬通货,当风险来临之时估值与变现及其便捷。而专利质押像是美玉,美玉的价值是有的,但是对于美玉的估值就会因时或因人而异,至于美玉的变现那就更需要恰当的时机和恰当的“买主”。正因于此,对于贷款风险管控严格的银行机构,对不同抵质押物的态度则不言而喻。


第二,拥有知识产权的创新企业在创业初期对于贷款出现不良的较高风险和银行执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政策的矛盾。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在创业初期的几年,处于持续缺钱状态,本身又多为轻资产,无其他抵押物。在创业初期缺乏市场、订单和业务收入的状况之下,银行面对纯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必然无法回避不良风险及后续风险出口问题。倘若地方上没有例如风险资金池等补偿机制作为风险处置出口,那么银行面临此类风险时必然采取“避而不贷”的处理方式。依靠政策推动银行开展此类高风险业务显然是和银行的风控理念以及市场规律相抵触。再从企业知识产权状况来看,虽然一些地方企业专利申请数量总体情况不错,但是以专利为主的知识产权整体质量还不够高,高价值专利方面更有待提升。笔者相信,随着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企业高价值专利的培育与运营能力必将不断提升,企业原始创新能力的提升将从根本上有效促进和带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发展速度和规模。


第三、从地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相关政策的实际执行情况而言,还需要优化完善更加有针对性的、实用的、可执行性强的支持政策。在一些地方,除了对于大型国企这类具有政府背书和匹配合适支持政策的大型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项目之外,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的纯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在与具体政策的匹配执行中有时处于比较尴尬的状况。有时候银行为了把控风险不得不把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作为捆绑业务走形式,有时候企业会因为融资成本的考虑而去套用相关政策而缺乏对政策的实质性执行。所以,对于地方相关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地方政府应和银行、企业、担保等机构多交流、多研讨,多创新,从而完善制定出科学的、可执行性强的、市场化的知识产权质押支持政策和与之匹配的创新型知识产权金融产品。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笔者通过研究国内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比较发达的地区发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引领作用,在中央相关政策的引导之下,各地方政府出台了相应的地方政策并通过一系列相关举措支持促进了当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顺利开展和实施。对此,总结提出一些建议如下。


(一)完善、优化知识产权金融扶持政策。


充分发挥财政引领作用,持续推动以财政资金支持为引导的市场化运作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体系;落实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机制;鼓励推行差别化风险容忍政策;支持投贷联动等创新的金融产品与模式,统筹解决贷后风险出口问题。

(二)建立地方性的类似知识产权金融服务联盟机构。


政府可会同地方市场监管局、财政局、金融局、银保监局等单位;协调当地银行、保险公司、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简化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流程、降低门槛,开通绿色通道,引导辖内银行机构和担保机构、保险机构强化合作,探索完善风险分担机制,多方合作、协同发力创新更具市场化的知识产权金融产品及服务。


(三)健全贴息补费等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配套政策支持体系。


完善以贴息补费为主要手段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配套政策,对贷款利息、评估费、担保费等进行政策性补贴,以此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促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快速发展。


(四)探索搭建权威、专业的知识产权运营交易平台。


由政府制定政策、搭建平台、营造环境,推动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建设,制定知识产权交易和流转规则等配套制度。应探索统筹建立权威的评估体系、统一评估方法和标准。并以此为基础探索搭建覆盖知识产权运用转化、交易许可、质押融资等业务的知识产权运营交易综合平台,逐步为知识产权质押物的处置难问题提供理想的解决方案。

 

(五)运用大数据技术加强知识产权数据共享


进一步加强部门联动和大数据共享。充分利用全国及地方性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探索开辟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信用板块,汇集银行、保险、政府相关部门等各类信息,强化信息互联互通,提升对市场主体的风险及知识产权信用画像能力,缓解银企信息尤其是知识产权信息不对称问题,提升银行机构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的内生动力。



参考文献:

[1] 我国专利商标质押融资实现“十三五”期间最大增幅 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www.cnipa.gov.cn/art/2021/2/19/art_53_156785.html 

[2]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三个“痛点”分析,丁坚、马新明,中国知识产权网

www.cnipr.com/xy/swzs/zcyy/201707/t20170721_218617.html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学习出版社,2018

[4]浙江银保监局:促进“知产”变“资产”部门联动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中国金融新闻网,www.financialnews.com.cn/qy/dfjr/202011/t20201126_206356.html

[5]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科学指南,《求是》,2021.03